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4篇
  免费   1439篇
公路运输   8560篇
综合类   9407篇
水路运输   6328篇
铁路运输   5125篇
综合运输   943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862篇
  2014年   2004篇
  2013年   1679篇
  2012年   2578篇
  2011年   2639篇
  2010年   1925篇
  2009年   1953篇
  2008年   2137篇
  2007年   2738篇
  2006年   2558篇
  2005年   1531篇
  2004年   931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31.
神瓦(神木—瓦塘)铁路冯家川车站大桥为重载铁路四线桥,主桥采用4线(65+100+65)m连续梁,最大墩高85 m.桥上线间距大,上下部结构横向尺寸较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BSAS,MIDAS/FEA对结构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梁梁高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单箱三室截面能更好地减小主应力,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增加腹板厚度对主应力的改善有限;多线桥桥墩横向尺寸较大,空心截面设置纵肋板能很好地提高高墩的局部稳定性;主梁及桥墩各项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2.
张全胜  王新骄 《水运工程》2020,(S1):195-198
威海内海吹填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是采用吹砂挤淤方式进行吹填,吹填区吹填完成后采用机械压实。在施工过程中须多次对吹填区进行进度测量,涉及土方量的计算频率较高。为保证工程土方量的计算准确,将南方CASS软件的不同土方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计算土方量,还能形象地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3.
为深入研究邓肯-张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参数的规律,以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土层土样的室内三轴固结排水(CD)试验结果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相应地层的邓肯-张模型参数,分析各地层邓肯-张模型参数。文中所运用的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真实可靠,其结果可以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涉及地层变形特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林屹 《铁道建筑技术》2020,(1):80-83,136
随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严寒地区的连续梁混凝土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新建牡佳铁路客运专线跨佳富铁路1号特大桥连续梁施工,对具体的连续梁冬施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有针对性地从冬施前所需材料、设备的准备,到混凝土拌和站保温和生产措施,再到冬季钢筋加工质量控制,最后在冬季混凝土灌注和养护方面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同时本项目全程应用BIM模型设计软件将连续梁施工转化为三维模型,并运用到施工中,对连续梁施工进行可视化仿真,查找差、错、漏、碰并及时修改,将连续梁冬施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和有效的避免措施以三维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应用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3D技术交底,使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表达得更直观更贴切。  相似文献   
35.
骆钊  林红星  王超 《水运工程》2020,(1):173-178
针对部分海域海港工程建设中潮差较大的问题,设计采取改梁板为下层全预制结构、改护舷挡板为钢结构、试验取消剪力键的方法来减少水上作业时间,并用组合桩解决浪溅区的防腐难题;在施工方面,根据水上施工环境的窗口期分析和潮位预报,提出须乘潮靠港并及时松紧缆,推荐采用随潮差转动的跳板驳和浮码头,借潮起重安装钢栈桥,采用自升式平台避潮和根据潮差采用不同抛石工艺等方法解决大潮差下水上施工的难题,可为大潮差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针对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地层时产生的大量高黏粒含量泥浆难以快速脱水的问题,开展PAM类有机絮凝剂与泥浆混合后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泥浆中颗粒沉降速率的变化,通过颗粒粒径、上清液浊度和Zeta电位等性质变化分析絮凝沉降效果的差异,并通过比阻试验评价其脱水性能。结果表明: 1)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添加量为0.12%~0.15%、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添加量为0.06%~0.09%时絮凝沉降效果较好,可在2 h之内降低泥浆约10%的水分; 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无法有效降低泥浆含水率; 3)PAM类絮凝剂通过团聚泥浆中黏土颗粒形成大尺寸的絮团,是实现泥浆快速絮凝沉降的关键因素,APAM对泥浆Zeta电位影响较小,CPAM添加量的增加使Zeta电位逐渐减小; 4)PAM类絮凝剂可加快泥浆的前期排水速率,使泥浆比阻值降低至1013 cm/g数量级。  相似文献   
37.
抗滑桩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中稳定边坡和治理滑坡的主要手段之一,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效应是影响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抗滑桩水平抗力调整的关键。通过几何缩尺比例为1∶15的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对桩前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根据抗滑桩桩前被动土拱和模型试验系统的对称性,自主设计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方案,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对桩前土体各测点的xy方向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千斤顶对模型桩施加水平荷载,对加载过程中抗滑桩嵌固段桩身弯矩、桩前土压力及桩前土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绘制桩前土体应力云图并对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以揭示桩前被动土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桩身弯矩和桩前接触土压力均在嵌固点下4倍桩宽处附近出现极大值,后随埋深逐渐减小;②桩前被动土拱是由相邻桩对桩前土体的相互作用使主应力发生偏转而逐步形成的,其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步形成阶段、承载阶段和破坏阶段;③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呈抛物线形式,随埋深逐渐增大形成被动土拱所需桩顶位移随之增大;④同一埋深处桩前被动土拱矢跨比随桩顶位移增加而逐渐变大,在承载阶段土拱矢跨比随埋深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38.
考虑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 CAV)应用先进的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采用智能交叉口的组织形式,大幅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降低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混行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出行成本,提出智能交叉口在城 市交通网络中的布局优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并求解。首先,基于对两类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建立混合用户均衡模型,描述CAV与HV的路径选择行为;其次,从交通规划者的角度,以系统最优为目标,整合混合用户均衡模型,建立面向新型混合交通流的智能交叉口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选取Sioux-Falls交通网络作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研究CAV渗透率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智能交叉口在城市路网中的合理规划极大地提高了新型混行场景下城市交通系统的出行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由于网联自动 驾驶单方面技术优势带来的CAV与HV的出行效率差距,增进了出行公平性。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诱导信息对乘客的影响,考虑信息提供时间、方式、更新频率及其与 路径属性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融合诱导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决策框架。考 虑乘客在决策时表现出遵循混合决策规则的倾向差异和不同属性感知差异,建立改进的混合效用-后悔模型。将路径属性与诱导信息同时纳入调研情景设计,基于调研结果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决策规则的模型拟合效果最高(调整优度比达0.396)。进一步分析乘客对信息的偏好:相较于下载手机APP,乘客更喜欢社交媒体推送的形式接收诱导信息;引入信息推送频率时间价值,并对比得出,女性、中老年及非通勤乘客更倾向于接受更高频率的诱导信息推送服务;分析各属性弹性值,表明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和更新频率应作为管理者的辅助手段,在特定场景下(例如高峰拥堵和突发事故)诱导信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揭示了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如何影响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决策机理,有助于设计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诱导信息策略辅助客流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0.
现有关于行人群体运动行为的研究和规范绝大部分是以成年人群为主体的研究,关于儿童群体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非常匮乏,在进行儿童群集运动管理及幼儿相关步行设施设计时往往需要参考以成年人群为主体所获得的理论及经验数据。本文组织了不同情境下(正常情况及应急疏散)幼儿群体的运动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幼儿群体单向流运动的流密速关系、速度离散性、个体超越行为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和成年人群的相关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幼儿群体单向流的流(速)密关系呈现一种弥散性的分布,其速度的变异系数接近成年人的4~6 倍;此外,相比于成年人群中所表现出的秩序性,幼儿在单向流运动过程中更倾向于发生超越行为,其在通道中的平均位次变化强度接近成年人实验的3倍。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幼儿群体单向流运动的基本特性,厘清幼儿与成年人群体的行为特性差异,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群集运动的管理,以及为幼儿相关步行设施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